222 日期:2021-07-28
日前,“中国企联-德稻智能制造领航班”继青岛开课解读政策后,于上海开启了科技前沿主题的第二阶段课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智能维护系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李杰、中国商飞工业设计所所长任和,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物联网—体系结构”项目负责人巴士连(Alessandro Bassi),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洁联手“串讲”企业智能制造大故事。北大、清华、北理工青年专家结合一线科研经验,会同全球第二大云公司SAP,与领航班企业深入探讨大数据治理及产学研融合。南通中远川崎、上海烟机、中国商飞三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单位担纲领航班重点参访案例,实地“解锁”成功经验。
国际智能制造领域专家为领航班带来前沿信息
适应大数据发展形势 国际智造专家谈价值
李杰通过分享参与的全球首艘智能船舶、GE发动机、阿尔斯通高铁等项目背后的研发故事,将领航班企业带到了大数据的最前沿,启发企业从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思维转换成价值创造的思维;任和讲述了中国民机打破寡头垄断的历程,让领航班企业深刻体会到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才是核心价值,大数据系统创造未来飞机。张洁细数了半导体行业、船舶行业、家电行业等诸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案例。
智能制造领航班企业参观上海烟草机械公司智能制造工厂
探索企业大数据治理 产学研融合激发更强创造力
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开展大数据治理,是自己开发还是找第三方,基本是所有领航班企业关心的问题。清华大学3D创新技术研究所所长黄双喜于课间沙龙中表示,在帮助企业把各种类型的数据存起来的过程中发现,仅是存储,都特别难。他认为,未来可能有专业的第三方大数据公司,但目前国内还没看到。河钢集团专家贾永坡也分享了企业自主尝试大数据研究,开发全过程质量系统、设备智能诊断系统等相关经验; SAP 物联网事业部数字化制造研发总监刘仲文在交流中也表示 “企业做智能制造,关键还是看你想实现什么目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实力,分阶段脚踏实一步一步来,毕竟软硬件升级都需要投入成本。”北京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教授谢广明认为,在这个问题上,高校科研项目与企业实际需求的配合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智能制造领航班企业在中远川崎建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艘20000箱级集装箱船前合影
对标标杆企业 结合个性化和商业化推进两化融合
典型企业走访,是“中国企联-德稻智能制造领航班”课程设计中的重要一环。继学习海尔集团、中车株机先进管理经验后,上海阶段的课程中,领航班遴选了“工信部2015年认定的船舶行业唯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制造智能车间、“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业务升级转型成功示范单位”上海烟草机械公司智能制造工厂、“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单位”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领航班企业对标标杆企业,结合个性化和商业化,无论从管理还是技术,都充分探讨了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企业学员普遍表示,通过技术的学习,更凸显出管理部门和研发部门、管理部门和信息化部门合作、协调的重要性。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院长宫琳建议,每个行业和企业都具备特殊性,“关键形成一个逐渐的机制,逐步提升迭代的过程。”
据悉,中国企联-德稻智能制造领航班,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携手德稻集团,搭建的交流平台,旨在培养富有远见卓识,能够带领中国制造业进入全球行业竞争序列的领军人才,推动企业适应智能制造跨领域、跨行业及高度集成、系统融合等特点,实现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继青岛、上海课程后,第三阶段课程将于2018年3月落地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改革的实验田深圳,届时将有更多精彩分享。
(来源:中国新闻网)